找到相关内容1484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千手观音的由来是怎样的?

  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密宗造像的主要取材之一,身长千手千眼,表示度一切众生,广大圆满而无爵之义。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(大悲观音)密宗造像的主要取材之一。据密宗典籍记载,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佛...修道的历程,并记碑文原本乃唐终南山著名僧人宣律所传,由汝州香山寺的住持沙门怀昼出示给蒋之奇。该碑文文物珍品,在佛教历史及书法研究上均有重要价值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4077996.html
  • 密宗普传之时代意义

    灾难频仍,正是密法教化之时机,故密宗之普传于世,应机而来之缘起。   然莲师亦预言,此时密法之兴盛,如灯将灭时还复明,兴盛之后,即将灭失,是亦众生因缘使然耳。   附注:本门‘圆觉宗’源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0886969.html
  • 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[弘一大师]

    说空与不空两方面。其义乃为完足。   何谓空及空者是无我,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。虽知无我,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,故空而不空。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.而决不执着有我,鼓不空而空。如是真实了解,能以无我之...救世事业能圆满成就也。   故知所谓空者,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。一扫而空。然后以无我之精神,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。亦犹世间行事,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,然后良好之建设得实现。   信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|般若|佛教|空性|无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14133613228.html
  • 道安法师答:佛既然心作心是,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,即念自性佛?

    叫分证即佛;最后无明破尽,二死永亡,登涅槃山顶,叫究竟即佛,也就是成圆教佛了。所以“心作心是”佛教之根本所依,为净土法门之要旨。然你所指之自佛,我们自心中理具未证之自性佛,即理即佛。而所言之他佛,为我们自心中已彻证心性,惑尽智圆,在极乐示现成佛的阿弥陀佛,究竟即佛。现在念他佛,正是期望自心中已成之弥陀佛,来接引自心中未成之自佛,往生自心中之极乐净土,以成自心中之究竟佛...

    道安法师

    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281811146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设曰‘众缘和合’如是则‘因多果一’;曰‘一迷而有众相’,如是则又‘因一果多’;曰‘瓜熟结实’如是则‘实即是果’;曰‘种实成瓜’如是则‘实又是因’矣。究竟因因果果,是是非非,祈居士有以明我!(...

    吴捷汉)   李炳南答:因结果时,以缘为介,因亦称缘者,仅亲因缘一种,其余众缘,皆作起因生果之用,均不可称因。第一节之疑,未能分清因缘界线之误也。‘一迷而有众相’,此须设喻解之:譬如目病眩花因也,视一灯而现多灯果也,此仍是一因一果,多灯只能作一果论。盖一灯者,是一个真总相,多灯只能作一果论。盖一灯者,是一个真总相,多灯者是一个妄总相,病目所见多灯,既为一个妄总相,故仍说是一果。第二节之疑,未解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74013003.html
  • 纪念佛成道日 广州大佛寺将于腊八节传授三皈五戒

      据大佛寺报道:农历腊月初八日(公历元月26日),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吉日。为广种无量之福田,普植甚深之善根,广州大佛寺寺将虔诚礼拜《千佛宝忏》一昶日。承此法会共修功德,祈愿本师慈悲护念。令诸信众消灾免难,家眷幸福安康。同时将于16日日早膳普设腊八粥,施供十方。中午,礼请方丈法师为信众传授三皈五戒。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传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0830187679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终日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是佛性否?

         问:十法界之中,但起一念佛界,时时觉悟,其余九界不起,全妄即真,全真即妄,终日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是佛性否?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非佛性,起念十法界中,但起一佛念,此念乃知觉之念,佛性大觉,本来不起念,亦不用觉悟的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192910925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坐中舌抵上颚,湛然不动,是佛性否?

      问:坐中舌抵上颚,湛然不动,是佛性否?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不是,此清清净净的境界,无始无明,古人说:“湛湛黑暗深坑,实可怖畏,”此语为临济禅师所说,又古人云:“修道之人不识真,只因从来认识神,无始劫来生死本,痴人认作本来人。”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202910926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三教之性,是否同源?

    此以“诚”为性,而又言“诚者天道也”,是以性归本于天,又曰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至矣”,此以无声无臭为性,无声无臭者何?见闻觉知中之净缘之性而已,净缘与染缘相对,互为消长,互为生灭,故云未达究竟也;又如道德经中所言“无名天地之始”,此以无始无明为性,又云“吾既无身,吾有何患?&rdquo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01081105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里常听人说“发心”二字,是什么意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所谓发心者,就是启发未发之心,令心生起,是名发心。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,发菩提心之略称。即发起求解脱苦难,往生净土或成佛之愿望。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一切诸佛之种子,净法之良田,发此心,勤行精进,以速证无上菩提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75012341.html